
大家好,我是老孟。我们公司GEO的策略和布局基本都是我在负责,我们团队帮助过100+企业跑通过结果,相关的经验也攒下了不少。最近也经常有人和我讨论:“怎么才能让AI多推荐自己公司?”这事其实和做SEO一样,“理解平台逻辑”,找对方法了,就能事半功倍。今天我就把我们实际探索出来的经验分享给大家。
讨论这个问题之前,我们可以先讨论另一个更底层的问题,用户喜欢用什么类型的AI平台?毫无疑问,“更好用的”,隐藏意思就是,“你要足够聪明,像真人一样读懂我的诉求,并告诉我与之对应的解决方案”。那必然就会倒逼一件事情,让AI更准确地去理解用户的想法,并且帮助用户找到更准确的答案。
比如用户搜 “B 端 GEO 成功案例公司”,本质是要 “能解决我 B 端业务需求、且有实绩的服务商”;搜 “中小企业 ERP”,是要 “预算内能用、功能不浪费的系统”。
我们可以得到启发,作为企业,做GEO不能主观,而是要站在用户的角度,去思考用户需要什么,AI会采集什么给用户。总结下来,AI 判断 “要不要推你”,就看三点:
1. 需求匹配度:你说的是不是用户真正关心的(比如用户要 B 端案例,你就别光讲 C 端);
2. 价值匹配:能不能给用户直接的帮助(比如解决 “选哪家服务商”“预算够不够” 的问题);
3. 用户反馈信号:用户点进来愿不愿意停留、会不会收藏转发 —— 这些行为会告诉 AI “这个品牌值得推”。

AI 判断 “优质推荐” 的核心逻辑锚在 “需求匹配、价值匹配、用户反馈” 这三点上 —— 它要的不是我们自说自话的 “好内容”,而是能精准对接用户痛点、提供实际价值、还能被用户行为验证的 “有用内容”。基于这三点,我们将其归因拆解,结合上我们长久积累的营销经验,梳理成可落地的五步动作:
1. 从用户碎片话里抓 “需求痛点”
2. 用 “需求 - 优势 - AI 规则” 搭内容
3. 借用户行为给 AI “正向反馈”
4. 多平台布局,让 AI 到处 “看到” 你
5. 小步快跑,跟着 AI 调策略
想让 AI 主动推荐你的内容,核心前提是精准捕捉用户的真实需求 —— 而需求从不是凭空猜测的,而是藏在用户的每一句碎片表达里,这需要我们搭建一套科学的 “需求洞察体系”,把隐性痛点转化为明确的破局方向。我们可以靠这三个维度来挖掘用户需求:
- 看搜索语义:提取用户的高频疑问词,锁定决策关键;
- 挖用户反馈:从评论区的吐槽、顾虑里找未被满足的需求;
- 查同行缺口:看同行内容下用户的未解答问题,找市场空白。
通过过往数据的分析,和多平台信息反馈的拆解,我们可以精准定位用户痛点。
举个例子,一家做ERP系统的客户,我们在为他们做GEO之前,就是先为其启动用户需求定向诊断:先通过过往的投放数据找到用户的高频搜索词,发现 “中小企业预算有限,能否用 ERP” 这一问题的提及率高达 62%;且伴随大量 “担心成本超支”“怕功能用不上” 的补充反馈,我们发现了行业共性的隐性痛点,也从中找到 AI 推荐的关键价值锚点。

找到用户 / 市场需求后,核心不是简单匹配内容,而是搭建 “需求 - 优势 - AI 规则” 的三维共振体系 —— 既要让企业核心价值精准触达用户痛点,又要让内容符合 AI 的高效抓取与推荐逻辑,这才是破局的关键。
我们团队的核心动作,是先为客户构建 “需求 - 优势匹配模型”:一方面深度拆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,包括实力背景、团队专业壁垒、实战案例库等用户高关切维度;另一方面结合 AI 搜索平台的算法偏好,打造 “AI 友好型内容适配体系”。
以我们服务的一家制造业为例,我们没有采用广撒网的运营方式,而是通过多维度用户搜索行为数据分析,精准识别出与客户业务强关联的核心需求赛道;并且采用“重点平台深度适配策略”—— 基于百度、deepseek两大平台的算法逻辑、内容偏好差异,定制化搭建 “平台特性 - 内容结构 - 价值深度” 的适配模型,从标题权重、段落逻辑到案例呈现形式,全维度优化内容适配度。仅 1 个月时间,我们就帮其实现从0到56%的 AI 搜索结果覆盖率的跨越式突破。

这套 “需求洞察 - 优势拆解 - AI 适配” 的体系化逻辑,核心就是从 “广撒网式营销” 向 “精准获客”的思维转变 。
做AI营销这些久,我总结出一个关键:想让 AI 愿意推你的内容,核心是学会 “借用户的行为传递价值信号”。
我们团队的大方向一直很明确:首先要让用户能轻松了解到核心价值,不管是页面呈现还是内容传递,都得降低用户的获取成本,这样用户愿意停留,AI 才会接收到 “内容匹配需求” 的基础信号;其次要主动引导用户互动,让大家愿意留下反馈、认可内容,这些互动不是为了热闹,而是在明确告诉 AI “这内容有价值”;最后还要持续关注用户需求,把大家的痛点整理成体系,跟着需求调整方向,让内容和策略始终贴合用户。
需要注意的是,不同用户行为对 AI 的 “正向反馈” 权重不同,一般情况的行为权重是:咨询转化(比如留言问 “怎么合作”)> 收藏 / 转发 > 长时停留(超 3 分钟)> 短时浏览,我们会优先引导高权重行为,让反馈更有价值。
我一直坚信 “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”,在 AI 推荐时代,这句话更该升级为 “全域价值渗透”—— 想让 AI 主动优先推荐你,核心是让品牌价值在多场景、多平台形成协同共振,让 AI 无论在哪都能精准捕捉到你的核心竞争力。
核心打法是 “核心价值锚定、矩阵化拆解、多平台适配” 。跳出 “单一平台发力” 的局限,用更体系化的思路让 AI 成为品牌的 “流量放大器”。
举个例子,我们之前服务的一家教育机构,我们首先为其锚定 “高性价比教育培训” 这一差异化核心价值,然后将他们的优势、特点拆解,做成模块化的内容库,并根据不同AI平台的收录与内容偏好,进行定制输出。例如:豆包偏好头条系平台;百度偏好百度系和搜狐,内容在符合用户需求的前提下,强调行业成就等。运营没多久,效果便清晰显现:他们在教育培训相关业务的所有的AI 搜索平台推荐中,均跻身 TOP3 ,与行业头部企业同台竞技。

做 AI 相关的优化这么久,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:现在的AI搜索还未成熟,AI搜索平台的机制说变就变,想稳住推荐效果,“小步快跑、及时调整” 是少不了的。
这也是我们做GEO的节奏:某一时期,我们发现AI喜欢抓取案例类的内容,但不同平台、不同时候抓取的内容形式、风格都不同,就根据数据波动快速调整 —— 比如发现百度系 AI 新增 “优先收录案例” 的偏好,当天就补充客户最新服务案例到内容里,很快就被 AI 推荐。效果稳定后,我们仍每天记录平台抓取的偏好,做好日常的监控和总结,以便及时调整。
以这个“动态调整”的逻辑,我们成功将AI推荐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,成功找到各行业在平台上的最优解。
其实说到底,AI 只是个 “传递价值的工具”。真正能让 AI 持续推荐你的,是你到底能不能解决用户的问题。我们做的不是 “用工具操控 AI”,而是帮企业 “把对用户的价值,通过AI平台表达出来”。
如果你的品牌还在被 AI “忽略”,别着急,可能就是在需求匹配、内容价值或者用户反馈上出了点小问题。你可以私信我,咱们一起看看问题出在哪儿。
如果你认可我的理念并且刚好也有AI搜索营销相关的需求,不妨来和我们聊聊,一起探索AI搜索营销的无限可能。通过我们的服务,你可以更高效地理解用户需求,优化内容策略,快速提升流量和转化率,让AI搜索成为你企业的下一个增长引擎!





关于谨防假冒增长超人名义实施诈骗的严正声明
我公司未授权或利用任何其他网站、APP、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形式以“增长超人”名义从事任何网站充值、刷单等活动,任何以我公司名义邀约进行网站充值、刷单行为均属诈骗。